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何便利蜂,优先将食品安全实现数字化?

郭之富 零售老板内参 2019-04-06


便利蜂一开始就想做一家技术公司,只是碰巧遇上了便利店赛道?



文丨郭之富

编辑丨万徳乾


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

核心导读:

1.便利店行业的天花板是什么?

2.如何保证鲜食的食品安全强管控?

3.数字化优先应用于食品安全的逻辑是什么?


做好食品安全,是很昂贵的。

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,从事餐饮和食品加工流通的企业,最难的地方就在于食品安全。这种安全性保障的难度和在整个流程中的重要性,如同芯片之于手机,进球率之于前锋。


这不是夸大其词的过份之谈。对于餐饮和食品来说,固然口感是非常重要的。然而,从事过食品加工的人都知道,要开发一个新的口味,其技术含量并无本质性困难。


但是一个企业能做到高水平的食品安全,却体现着本质性的商业能力。


食品安全,不是简单的加工制作环节的安全。这种安全,是从原料层面,贯穿在加工制作、包装存储、流通运输、上架保质等全链路环节。


因此,供应食品(包含鲜食、熟食和包装食品)的企业,能做好食品安全,等同在供应链管理、品控、物流、门店运营和商品管理等所有层面,都能确保最高标准,且彼此相互协同衔接。


这就是供应食品的企业,能做好食品安全,等同拿下了这个行业的核心技术。而且,这种核心技术的掌握,是消费者看不见的昂贵。


没错,消费者在门店里买到的任何食品,会非常在意食品安全,在意售价便不便宜,但是不会在意这个企业做到了便宜又安全的食品,还怎么能挣钱?


因此,供应食品的优秀企业,还有一个更有难度的挑战——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。这就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轻易做到的。


但是,便利蜂好像做到了。这家便利店品牌能够做到的策略,借助的是时下全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体系——数字化的应用,如何让消费者吃的放心。


- 1 -

贴着“奖状”的便利蜂


小时候,家里墙上贴着获奖的“三好学生”,其实是在告诉来串门的大人们,这家的小孩学习很棒。现在,每进一家便利蜂,你就会发现透明的玻璃门上贴着紫红色外圈的“奖状”——2017-2018年度食品安全示范项目奖。


鲜食,可谓是做好一家便利店的天花板。众所周知,鲜食也凭借超30%的毛利率,30%以上的销售占比,被业界认为是协助便利店盈利的黄金品类。而这枚“奖状”呈现出的食品安全强把控性,是便利蜂可能突破便利店天花板的外在因素之一。


那便利蜂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


根据《零售老板内参》APP(微信ID:lslb168)获得的一份内部操作规范所知,在热食方面,所有进入操作间的员工都必须做好洗手消毒。而发套、护目镜、透明口罩、一次性手套——即使是炎热的夏季,员工进入热餐操作间也必须佩戴整齐。


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陈铮也曾表示:消费者对一家便利店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感知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及其对各种设备的操作,员工的操作流程规范,能够最大限度避免人工二次污染。


还有在辅助管理鲜食制作、销售和废弃的“鲜度PAD”方面(便利蜂结合自身技术优势,研发的鲜度管理系统操作端),店铺员工通过鲜度PAD对热餐进行鲜度管控,每种热菜制作了多少、几点加工、何时废弃都能实时显示,热菜加热完毕到售卖达到4小时必须废弃。用数据辅助管理产品的上架、陈列、销售和废弃时间,及时报警,实现了食品安全的智能化管理。


废弃的操作,店员都必须在摄像头下完成。


《零售老板内参》APP(微信ID:lslb168)在探访上海迎春路的便利蜂店也发现,从透明的玻璃窗口望去,后厨大小和普通家庭厨房所差无几,里面充足的光线显得的整体也比较干净,负责打菜的那位“全副武装”,站在等候区就能看到从后厨到窗口打饭菜的整个流程。


而这种情况,在便利蜂的数百家门店均可看见。不过可能受限于物业场地的不足,让这样一家门店的就餐区显得小了点。


类似便利蜂这样透过完善内部管控流程,保障食品安全的企业,其实行业内也不是没有。基本上,从监管部门和相关数据了解到的情况,仅就上海地区来说,麦德龙、大润发、盒马、罗森、家乐福、全家等主流零售企业,无论其门店管理还是后端管控,食品安全方面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品质标准。


不过,除了个别新型企业,更多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,很多企业依赖的还是一种传统的流程严控措施。像便利蜂采用数字化手段作为食品安全的技术底层,并不多见。


- 2 -

强运营下的强管控


民以食为天,吃穿住行“吃”当先。


关乎消费者健康的问题,自然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管控,这是做餐饮企业的立根之本。以技术著称的便利蜂,又是如何用新技术的手段加强整体运营效率,从而去保证整体的强管控呢?具体总结起来,有五个方面:


第一,后台对运输车辆温度的不间断监测。


对于冷藏产品,要求车辆内部必须配备至少1个全自动温度追踪仪;对于冷冻产品,要求车辆内部配备3个全自动温度追踪仪,而且运输全程中,冷冻车厢温度将稳定保持在-18℃以下,冷藏封闭车厢温度达到4℃以下,在店温度符合产品储存条件,且数据实时监测回传。


第二,高频度无死角的质量检验。


既有专属的自有中央实验室,又签约了多家第三方的业内知名专业实验室。总体来说,便利蜂的任何生鲜和餐食,都至少得到两次以上的严格检验。


第三,严格的供应商准入。


便利蜂的供应商,除了在供货前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评估之外,对于供货商的准入,有着一票否决的严格标准。


如果出现非法添加、篡改生产日期、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供应商,一经发现,终身不得再进入便利蜂的供应链系统。


第四,“飞行检查”。


便利蜂会对所有门店进行“飞行检查”(即视频调取抽查),检查结果还会与门店店长绩效直接联动,对于评估结果不佳的门店店长,会有降级、降薪等惩处。总之,以门店为单位,以店长为第一责任人,确保门店作业的安全性。


第五,门店直营模式的严管控。


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老牌儿卤味企业周黑鸭,相比于采用特许加盟的绝味鸭脖,周黑鸭选择了100%直营的方式,是因为吃了加盟模式的“亏”。


假货漫天,纵然是亲戚管理的加盟店质量也难以掌控,这让当初的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,在公司快速扩张期间采取加盟制度后寝食难安。


100%的直营店模式虽然让周黑鸭缓慢发展,但依托直营模式在质量保障、品牌管控、政策执行方面的优势,周黑鸭保障了产品的一贯口味和品质,通过统一、专业的服务形象,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。


基于以上五点,同时,上海今年放开了便利店销售现制现售食品,相关监管部门多次考察便利蜂后,对这种管理模式给予了认可,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政策的开放。


- 3 -

技术公司,碰巧遇上了便利店?


全球知名的披萨连锁公司达美乐,在企业内部一直传达着这样一句话:“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,只是正好在做披萨。”


《零售老板内参》APP(微信ID:lslb168)曾在发布的《发现便利蜂》一文中也阐述道:便利蜂从成立开始便在招聘广告上,写明了他是一家科技型便利店,通过科技和资金改变传统便利店低效率和区域性的问题。可以说,看到中国新技术市场的空白,技术出身的庄辰超一开始就想做一家技术公司,只是碰巧遇上了便利店赛道。


而食品安全却是新型便利店发展的基础,这也是便利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原因。


在7-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的便利店经营四原则——“亲切服务”、“清洁干净”、“品质”和“品类齐全”中,其中两项与食品安全紧密相关,而7-ELEVEn又以鲜食闻名,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。


另外,数字化已在便利店行业形成高度共识。单纯地用互联网连接人和货只是第一层次,更大的机遇在于建立从“人到店再到厂”的数字纵深,在于理解上下游,深入改造供应链,最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。


便利店的日销构成中,吃喝的商品占据绝大部分比例,食品的干净、卫生、新鲜是建立品牌最高优先级的事情。而数字技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价值空间,这也是便利蜂把数字技术优先应用于食品安全背后的逻辑。


《零售老板内参》APP(微信ID:lslb168)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及“数字化”,其对应的是基于不同区域、甚至不同消费场景,便利店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,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,从而实现门店的千店千面。


因此,在门店进行快速扩张期间,数据驱动下使得管理流程统一标准化,进而在成百上千家门店,依然能做到高效且强有力的食品安全把控。然而,品质是规模的基础,高品质最重要的是品牌和单店运营效率,这两项做不好,无法实现规模效益。


如果没有统一化的管理流程,高速扩张的节奏就会与高品质形成反比,进而难以实现便利店行业透过规模效益走向全面盈利的目标。


就像身体健康的人,个人卫生习惯也一定很好。从这点来说,食品安全其实不是简单的企业责任驱动,也不是所谓良心发现。而是责任和良心作为基本常识,还能意识到,食品安全的系统性完善,与业务的整体推进,其实互为表里,互为作用。


食品安全不是零售企业的负担,相反,它是零售企业业务全面走向成熟,必然体现的一个基本要素。




【 看热点】良品铺子:品类杀手的第5次门店迭代,将离不开这“四化”

【 看热点】地球港5家门店全部面临停业关店,员工离职讨薪,遭遇资金断裂?


🔍

- 加入交流群 -

零售老板内参小助手|微信:15210152351

- 商务合作&内容转载 -

零售老板内参小秘书|微信:15901560304

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查阅《专题 | 20篇生鲜干货,全面解答如何保鲜、陈列、提升经营能力、毛利率等问题!(附实际案例)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